快速通道
首页» 学院新闻» 水建学院IAHR-Asia 2025参会成果交流分享会
 

水建学院IAHR-Asia 2025参会成果交流分享会

来源:   作者:李秋蓉   发布日期:2025-10-14     浏览次数:

     

9月25日16时,关于参加会议IAHR-Asia 2025的成果分享会在水建学院B520会议室举行。此前赴韩国济州岛参会并进行口头汇报的学生李秋蓉、杨宇航,以PPT汇报形式,向学院师生分享学术成果、参会经历与感悟,现场氛围热烈。

汇报中,李秋蓉从背景介绍、方法论、建模与案例分析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其参会论文《Coordinated Static-Dynamic Framework for Hydropower Load Dispatch: Scenario Library-Based Design and Adaptive Compensation Mechanisms》。她以“调度静动态协同框架”为核心,讲解研究中场景库驱动设计方法的构建逻辑,以及自适应补偿机制如何破解传统调度中静态规划与动态调控脱节的难题,阐述了该成果对提高小型水力系统运行效率的重要意义。

杨宇航则介绍了其参会论文《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 for hydro-turbine generator unit shaft systems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中关于水力机械转轴监测及融合物理约束的神经网络新算法的研究内容。其研究可在少量样本下实现轴系动刚度与阻尼的高精度同步辨识,为机组故障预警及优化运行提供新思路。

两位同学还分享了参会时的心得:听报告时,如何快速理解核心研究内容;与国际顶尖学者交流时,如何礼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疑问。同时,专家针对研究建模提出的参数优化建议,让李秋蓉对课题有了新思考;多场报告则拓宽了杨宇航的学术视野,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合作交流对科研的推动作用。

此次分享,同学们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展现了积极的学习态度与交流热情,也尝试将水力机械领域的前沿动态与创新思路带回学院,为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参考,进一步激发了学院师生参与科研创新与国际交流的热情。

(李秋蓉,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导师许贝贝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水力机组调频控制;杨宇航,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导师陈帝伊教授,研究方向为水力机械。二人获研究生国际学术会议项目资助,于2025年8月3—8日赴第五届亚洲水利机械与系统研讨会(The 5th IAHR Asian Working Group Symposium on Hydraulic Machinery and Systems)作口头报告。其中,李秋蓉提出“水电负荷调度静动态协同框架”概念,通过构建场景库驱动的设计方法及自适应补偿机制,为水力机械系统优化调度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杨宇航聚焦水力机械转轴监测,提出融合物理约束的神经网络新算法,可在少量样本下实现轴系动刚度与阻尼的高精度同步辨识,为机组故障预警及优化运行提供新思路。)

image.png

李秋蓉对研究作背景介绍 李秋蓉作研究内容介绍

image.png

                           杨宇航对研究内容做介绍 提问交流环节